三位北大教师入选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项目奖励计划
近日,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项目公布了多项奖励计划。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的陈立军副教授入选第二届“智能基座”优秀教师奖励计划(全国共20位高校教师入选)。王选计算机研究所的刘家瑛副教授编写的《计算机视觉理论与实践》获评“智能基座”优秀教材(全国共10本教材获奖),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唐大仕副教授主讲的“Java程序设计”获评“智能基座”优秀在线课程(全国共15门课程获奖),以上两项成果均入选首届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学资源奖励计划。
2020年底,在教育部指导下,北京大学与华为公司签订了“北京大学-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协议”。该基地建设由北京大学教务部牵头、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等多个院系和研究所积极参与,通过校企联合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共同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等方式深化产教融合,对北大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与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次获奖的三位老师均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开设“智能基座”相关的本科生课程,并获得学生的广泛好评。
陈立军讲授“数据库概论”多年,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兴起,这门课程的选修人数也是节节攀升。本课程一以贯之的宗旨就是实践出真知,通过设计众多实习题目,覆盖不同的知识点,让同学“水中习水”;同时注意与热点结合。陈立军还开发了数据库实训平台SOJ,学生可以进行在线数据库操作练习以及在线作业评测。近年来,陈立军还开设了与时俱进的课程“大数据管理技术”。陈立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针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庞杂的技术体系,编写各种软件的学习引导文件,精心设计实习题目和归整相关数据集,并且构建大数据学习平台,大大提升了教学成效。陈立军讲授学科交叉的“人群与网络”课程,既有算法的严谨性,又有社会科学的广博性,不但把这样一门课程讲得生动有趣,同时在此过程中让同学能体会到诸多社会问题的可计算性。陈立军曾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成果一等奖、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等荣誉。
陈立军在与学生交流
刘家瑛主讲专业必修课“人工智能引论实践课—计算机视觉”,编写的《计算机视觉理论与实践》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实践系列教材。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包含丰富的人工智能实践应用和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现今已成熟的算法和技术,并在各章节辅以大量实例与核心代码详细展示如何使用主流框架搭建计算机视觉模型,对讲述的相关算法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和深入。教材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能够打下坚实的计算机视觉基础,熟悉经典算法框架,具备实现和改进成熟算法的能力,为进一步在计算机视觉和相关领域提出新设想、开发新算法、解决新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刘家瑛主讲的“程序设计实习”课程,获评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刘家瑛还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和北京大学教学卓越奖等荣誉。
刘家瑛在课堂授课
唐大仕主讲的线上课程“Java程序设计”,至今已开设11期,累计选课人数超过100万。唐大仕积极探索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文理结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长期主讲多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及程序设计课程。其中,“Java程序设计”和“C#程序设计”均获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动态几何画板Geogebra教学应用”获评首届中国大学慕课精彩100最美慕课;“计算概论C”获评“北京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唐大仕编写出版的教材包括《C#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和《Java程序设计》,获得了北京大学优秀教材奖。
唐大仕在指导学生上机